今年以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2025年4月14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2025消费发展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海南海口举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活动期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为什么说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更加重要、紧迫?
迟福林:在当下特定的国际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不仅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促进中国与世界经贸联系、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的关键一招。
第一,是国际形势逼出来的。我们反制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核心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消费拉动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态势;做好全方位开放,加快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进程这篇大文章;做好结构性转型与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促进中国基本形成以内需为主体的新格局。
第二,是经济增长压力逼出来的。近几年,经济增长受到多方面掣肘,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消费预期还需要加大提振力度。总书记提出“民生为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认为,这个思想十分重要,以人为中心扩大内需,实现结构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突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增长结构就能基本形成。
第三,受到新科技革命的倒逼。新科技革命为消费创造很多新的热点,很多消费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包括教育、医疗,包括日常生活,新科技革命创造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消费热点。
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下,如何看中国消费、中国制造?
迟福林:从国际角度看,对中国最大的关注点在于14亿多人如何形成以服务消费为主体的大市场。
第一,中国大市场是国际大机遇。比如,中国的教育、医疗、旅游、信息、科技这些消费大市场,正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届消博会举办的时机特别重要。本届消博会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100个品牌确认参展,参展国家和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因为全球都在关注中国服务消费有多大的市场,有多大的投资。这说明,中国的消费不仅是中国的事,也广泛影响国际社会,并且是反制美国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第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发展服务消费,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制造业的转型。
——有些国家,比如中亚某些国家希望把美国限制的中国产品转移到他们国家生产(比如光伏发电、缝纫机等)。一是他们有大量的需求;二是通过变成自己的产品出口。我认为,全世界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需求。
——国内老百姓消费结构变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医疗、教育、旅游等都需要新科技支撑,都需要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但科技含量需进一步提高。现在科技创新已经催生了很多新的产品,而且更新速度相当快。对于老百姓的消费,尤其对于现在青年的消费起到了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一季度表现看,如何看中国消费亮点、发力点?
迟福林: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消费在拉动增长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首先,以旧换新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产生了上万亿的新增消费。
第二,中国新科技革命催生了很多新的产品。比如,一个洗涤产品,厨房油污一擦就干净了,它价钱不高,但对家庭很实用,类似这些实用产品的不断创新,带动了居民消费。从今年第一季度情况看,消费拉动增长,消费能有所提升,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新热点。
第三,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实现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促进,全面释放总需求。此前,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较低。未来,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拉动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我认为,政府已经把消费拉到了首要位置。我们常讲的“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这些认识要改变。无论是国际形势变化,还是国内经济增长压力,都促使我们统一认识,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这方面,应该说有了一个重大变化。
第二,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其中多数都是针对民生的。我认为,30条措施大部分涉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了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精神。
第三,更重要的在于投资转型,就是城市为主体的投资结构转型。比如住房,未来的住房可能跟过去相比在绿色环保上要有变化,未来不仅需要房产证,可能还需要住房的节能证。这些都将拉动中国的结构转型和结构升级,也会促进中国新消费的出现。
如何评价消博会的角色、意义?
迟福林:第一,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是以消费为主体的国家级的重要展台。这五年来,消博会的影响逐步扩大。比如,刚开始的展品才1000余件,现在是4000多件;现在有70多个国家参展,欧美国家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多,而且实用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科技相关的消费品越来越多。
第二,消博会开始成为连接国际、国内消费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消博会,除了展示他们的产品、向中国销售以外,也看到了中国存在的很多机会,也决定他们未来在消费品生产和供给上的改变。我认为,消博会不仅是企业在这几天的展示和销售,更重要的是引导国际消费品的供给者更多关注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
第三,消博会提升了海南国际影响力。海南的定位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消博会将大大提升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影响力,海南也正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比如能不能吸引“三个回流”(教育、医疗、免税购物的回流)。现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起了各方广泛的重视,如果把乐城先行区的政策向全岛推广,同时推动乐城先行区进一步转型为“国际医疗硅谷”,海南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如果教育进一步开放,赋予教育机构有更大的自主权,也将提升扩大我国教育的影响力和规模;海南还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中心,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为17.3%,若2030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达到2019年济州岛的水平,则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消费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左右。那时,海南就将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最大的免税市场之一。
海南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角色、作用?
迟福林:海南消费总量在提升,它在扩内需、拉动消费,尤其是促进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当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首先,海南是一个国际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在拉动国际消费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原来外国人到海南不能买免税品,现在可以了;原来即买即提不行,现在部分产品可以即买即提。未来,海南要逐步扩大即买即提的范围,并进一步放开岛内居民购买免税品;原来有些政策的规定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随着老百姓需求的改变,政策会有更大的空间,会释放更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第二,加快扩大免税的供给侧改革。央企在免税供给当中起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能否在这个前提下适当向民企、外资放开市场,比如,借鉴香港的服务标准、服务体系建设,与香港共同创建免税商店等。
第三,免税购物的环境建设极为重要。近两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预期不高,对海南免税购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我相信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的加快,海南免税消费一定会赶上或超过韩国济州岛的水平,我对此方面有信心。国内旅游群体是全球免税购物消费最大的群体之一,而放开国内某些产品成为免税产品又吸引了国际、国内消费者,尤其是国外的客人。所以,海南免税购物需要进行综合改革和提升。这个市场大有可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