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暴天气引发300多名“雷暴哮喘”(雷暴天气中发生或紧随其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送医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对哮喘病人来说,身边备有急救药十分重要。然而,市民黄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哮喘急救处方药“万托林”在医院里常常配不到,最近他跑遍小区附近多家医院,到处寻觅该药不得。
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处方药供应不稳定,已持续挺长一段时间。黄先生一周内连续跑了12趟医院,才终于新配到了2支。而那时,他称家中库存仅剩半支的量。但记者调查也发现,该药在网上药店反而容易买到。
万托林
求助:哮喘药配不到
黄先生家住虹口区飞虹路237弄宝元小区,今年65岁。
他从小有过敏性哮喘症,发病时,需求助药物控制。这些年,他使用的“救命药”是一种叫“万托林”的进口药,药物名称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黄先生告诉记者,该药每支能用200揿。
每次他发病时,轻症的话,感觉胸口被石头压住,鼻子过敏好似塞住不能呼吸,只能靠嘴呼吸,且有哮鸣音。“严重时浑身冒汗,无法呼吸,无法站立。”
最近进入春季“过敏季”,黄先生心有惴惴,都不敢出门,因为花粉、猫毛,甚至油烟都可能引发他的过敏性哮喘。
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黄先生考虑身边备用的“万托林”只剩1.5支了,便想再配几支,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跑了周边几家医院,竟然都配不到。
黄先生终于配到2支
庆幸:终于配到两支
黄先生表示,4月9日向“新民帮侬忙”发出求助前,已经去了周边3家医院,跑了11趟。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次,位于武进路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次,新华医院2次。每次我到医院,都先问有没有万托林,以便再决定挂号,但对方都说没有。”他无奈地说,实在配不到药,就只能另外打“激素针”了。
4月10日,记者拨打了黄先生提到的多家医院的药房电话,了解到情况有了一些好转。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房人员表示,最近一批几十支药已经到院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药品查询。记者查询结果显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多科室均可配药。新华医院也反馈,现在还有少量“万托林”,若有需求,请患者及家属尽快来配。
4月10日10时许,黄先生在一周内第5次赶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我感觉身体不舒服,已经有轻微的哮喘症状出来了。身边只剩半支气雾剂了。”好在当天,医院告诉他药到了,他终于配到了2支“万托林”。
黄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这次他有惊无险地配到了药,但这一情况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数年时间,这说明该药供应不足和不稳定,这对患者而言十分不利。
记者调查了解发现,这一情况不限于黄先生家附近的几家医院。记者从其他医院也了解到,“万托林”的确存在间歇性断货现象,药品供应时有不足。
黄先生在医院配到的万托林
调查:药企产能不足
进口药物“万托林”是一种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痉挛,起效迅速(1—3分钟),是急救关键药物。
根据“万托林”药物说明书显示,该药生产企业名称是“Glaxo Wellcome S.A.”,中国“境内联系人”是注册地址位于上海的葛兰素史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位于西班牙。
药物说明书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调查得知,近期上述3家医院在三个月内都显示有采购该药品的记录,采购状态是正常的。葛兰素史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400电话”接电工作人员亦表示:“万托林气雾剂正常生产和供应。”
那么病人常常配不到药,又是怎么回事?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生产销售和采购记录并不能直接反映供需矛盾,也不足以说明供需平衡。
有医院工作人员透露,医院主要从“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采购“万托林”。据他们了解,该药生产厂家因产品生产原料价格的因素,导致产能不足,无法足量供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几年。“药品需求量大于供货量。每次采购时,哪边有药,医院就把订单发哪边。但不能保证订单发出,药就能第一时间到货。现在的情况是,到了货,只能大家(各家医院)分一点。”记者从相关方面也了解到,“万托林”在国外生产,受国外供应链的影响,生产不稳定,也影响到了国内的药物供应。
医院难配,网上药店反而容易买到
如此看来,要配到“万托林”,有时还真需要点“运气”。记者从雷允上北区连锁药房获知,公司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售此药,但记者发现,该药在一些网上药房反而容易买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雷鸣指出,如果病人一时配不到“万托林”,可考虑其他替代药物,如同类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左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如博利康尼)等;联合雾化剂: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药)或复方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等。但他特别提醒,更换替代药物,需专业医生评估,病人严格遵医嘱调整用法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