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5日电 38岁的凯莱布·拉格兰德(Caleb Ragland)是美国肯塔基州的一名大豆种植户,同时担任代表全美50万种植户的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他曾经连续三次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投票给特朗普。但是今天,他和千千万万的豆农们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美国关税措施可能会让他们在2027年破产,所有的辛劳、汗水和努力都可能因一纸行政命令而化为乌有。
近日,拉格兰德在The Free Press刊文表示,这场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对美国豆农来说是个沉重打击,因为中国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对于许多美国大豆种植户来说,这仿佛是2018年噩梦般场景的重现。那是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其采取的关税措施使美国农业损失了260亿美元,仅大豆产业就损失了近200亿美元。
拉格兰德家族世代务农,已有近200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由于新技术改变了市场,他们这一区域的农民从奶牛养殖和烟草种植转向大豆种植。大豆是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拉格兰德家乡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但在刚刚过去的春天播种时,他却对10月份收获时谁会来买这些农作物感到担忧和不安。大豆生产是一项全年无休的工作。秋天收获之后,他们会把大豆装上半挂卡车运到“粮仓”。有些大豆会压榨成豆粕和豆油。其中约一半留在美国,卖给美国买家;另一半则装上驳船,顺密西西比河而下,然后装船,开始长达数月的“环球之旅”。去年,美国出口的大豆中有52%销往中国,约五分之一销往欧盟,其余的则销往日本、韩国和墨西哥等地。
面对当前的关税困境,有人说豆农应该在美国国内销售所有的大豆。然而,这一想法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如果要将目前在美国的市场扩大一倍,意味着美国猪肉、家禽、牛肉的消费量以及生物燃料的产量都要翻一番。在上一次贸易战中,美国大豆种植户们失去了近10%的市场份额。此后,美国政府没有努力执行协议中的贸易目标,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更是如同两座大山,压得种植户们喘不过气来,丝毫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
凯莱布·拉格兰德在肯塔基州的农场里。
拉格兰德指出,许多美国农场都是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企业。目前,土地、燃料、设备、仓储、劳动力和保险的成本约为每英亩600美元(约44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拥有1000英亩土地的农场来说,种植作物的成本为60万美元(约440万元人民币)。大多数农民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风险增加的同时,利率也随之上升。今年他们打算靠贷款来弥补差额,勉强维持下去。但并非每个农户都这么幸运。他曾亲眼目睹了一些原本就处境艰难的农户因无力支撑,最终被迫拍卖农场,陷入破产的绝境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美国农民而言,他们已经到了无法承受任何损失的边缘。一旦遭受重创,就意味着要背负沉重的债务,而要还清这些债务,可能需要好几年的好收成。农业和食品行业为超34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从种子和化肥零售商到帮助农民的农业学家,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5万亿美元,更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命脉。这场贸易危机,绝非仅仅关乎农民群体,而是与所有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多年,这些农民早已与泥土融为一体,他们无法想象自己还能从事其他职业。拉格兰德深切地期盼特朗普政府能够倾听他们的呼声,不要拿美国人的生计冒险,与相关贸易伙伴尽快达成协议。
(编译:马芮 编辑:齐磊 韩鹤)
来源: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