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之为我法——诏安画派艺术交流活动”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台盟中央原副主席、台盟中央两岸书画院院长杨健,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江尔雄,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漳州市政府副市长余向红,诏安县政府县长黄庆华出席活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新斌主持。
黄庆华在致辞中指出,诏安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嬗变于当代,孕育出福建地方文献中唯一被称为“画派”的群体——诏安画派,荣获“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今日“诏安画派”艺术绽放,既致敬过往,更期许未来,展现文化传承、时代沉淀、创新引领:
千年传承,开地方画派之先、引领风骚。唐开元年间,“以书画入凤阁”的书法大家钟绍京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此后书画传承长盛不衰。明清以来,“诏安画派”以“兼工带写”独树一帜、“孤冷雅淡”自成一格,主导福建画坛,在闽、浙、粤、台及东南亚刮起文化旋风。历代书画名家辈出,明末“书画入神品”的沈起津,清诏派宗师沈锦洲、“一门三杰”,民国时期的“燕石三友”,近现代诏派第四代宗师沈锡纯,首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盲人书画家沈冰山,现拥有国家级美协会员27人、书协会员28人,省级美协会员132人、书协会员149人,书画文化基因深深融入诏安人的血脉。回望过去,历代诏籍画家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融百家之长、创一枝独秀中引领风骚。
百载沉淀,立服务时代之志、勇立潮头。进入近现代,诏安书画艺术努力答好“时代之问”,充分发挥对台交流作用,清谢颖苏启蒙开拓台湾画坛,而后马兆麟、沈瑞舟、沈耀初等诏籍画家东渡台湾交流,成就了对台文化交流金名片。林林、沈柔坚、许沙洛等书画大师以笔为刀、投笔从戎,从事抗战活动,为诏安书画艺术注入红色革命基因。更是雅俗共赏,一大批诏籍画家赴省进京交流办展,登高雅之堂;一批放下锄头、厨具就拿起画笔的画家,起着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重要作用。环顾当下,诏安书画艺术因时而进,展现着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
“两创”引领,走守正创新之路、里外飘香。来到新时代,诏安书画艺术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外飘香,跳出了“诏安人的画派”范畴,先有清代画家陈文台、近代文学家林纾等承继诏安画风,如今诏籍书画家在福州、厦门、漳州等地执掌画院、传道受业,赓续着“诏安画派”的无上荣光。近年来,诏安与中美协合作举办了“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等3场全国性书画展,赴日本群马县举办2024中日现代水墨画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全县画廊200多家,书画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书写着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篇章。放眼未来,诏安书画艺术人才济济、生生不息,在内涵提升、外延拓展中一路芬芳。
翰墨薪传,久久为功。此次交流活动展出的作品既有康瑞、刘国玺的文人风骨,也有沈瑶池、谢颖苏的花鸟逸趣;既有沈锡纯、沈冰山的时代强音,也有两岸艺术家周明聪、董希源的对话共鸣,必将推动诏安书画艺术蓬勃发展。诏安将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推动诏安书画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笔为媒、以墨为介,拓宽联结闽台、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光芒。
据了解,诏安画派作为中国传统画派中的一个地方性流派,起源于福建省诏安县,自清朝乾隆年间发展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画派代表人物及其艺术风格随着时间不断演变,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代以来,诏安画派代表画家沈瑶池、谢琯樵等人先后东渡台湾,从事书画艺术传播,对台湾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谢琯樵更是被誉为“台湾画坛开山祖师”。
本次展览以诏安画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为主,共展出70件诏安画派艺术家的作品,涵盖花鸟画、人物画,分为“善师古”“不慕古”“与时变”三个单元以及特别推荐部分。
展览以时间为轴,通过作品、文字、图像三者的相辅相成,展示诏安画派的传承脉络,增强展览学术内涵。“善师古”单元从诏安画派早期代表康瑞、刘国玺出发,以诏安花鸟四家的沈瑶池、谢琯樵、许钓龙、吴天章画作为主,探寻其艺术传承与演变轨迹;“不慕古”单元重点展示马兆麟、沈耀初、沈汉桢、沈锡纯等代表的诏安画派新风格的精品,分析其在赋色以及金石笔法入画的具体用笔上如何融会贯通;“与时变”单元特别甄选盲人画家沈冰山的 14 件代表作品,还原他如何将继承来的传统应用到新探索之中。此外,展览还特邀台湾地区与诏安籍当代艺术家参展,展示两地艺术在脉络上的同源以及在当下的交流与碰撞。
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期间还将举办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诏安画派流变、闽台两岸花鸟画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福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使优质文化资源进一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次活动由台盟中央两岸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美术馆、福建博物院、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诏安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