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直播
4月19日,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特别设置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上,20支顶尖机器人队伍及1.2万名参赛跑者展开史诗级同场竞技。最终,“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完成21.1公里赛程,成为全球首个完赛半马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刷新世界纪录。
多个人形机器人通过这场极限考验,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作为第一名“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方,首程控股还投资了松延动力N2及宇树科技G1。4月19日,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半程马拉松对机器人的本体稳定性有着巨大考验,通过主机厂之间的同台竞技,加速行业技术路线收敛,减少重复研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天工Ultra”夺冠
用时2小时41分完赛
7点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南海子公园起跑,终点位于通明湖国家信创园,线路总长21.0975公里。
在长达21公里以上的半程马拉松赛程中,人形机器人要面对长时间奔跑、复杂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挑战,这要求在高能量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的散热技术、运控算法的鲁棒性以及能源系统的效率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
在这场科技与体育结合的高规格比赛中,“天工Ultra”用时2小时41分跑完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刷新世界纪录。
“天工Ultra”夺得第一名。图据公司公众号
据了解,“天工Ultra”是一款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52公斤,属于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动人形机器人。
此次21.1公里征程刷新三项世界纪录:人形机器人最长持续运动距离、最复杂地形适应能力、最高综合能效比。值得关注的是,“天工Ultra”的成绩是在自主跟随模式下达成,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20支队伍同台竞技
宇树科技为采购方二次开发后参赛
“本次机器人马拉松整体体现了兼容并包、重在参与的特点,参赛机器人身高从80cm到180cm,重量从10公斤到88公斤,机器人型号跨度非常广,大家不在同一个硬件标准体系里。”朱方文表示,各企业能积极参与,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心态。
赛场上,机器人速度最高达10KM/h以上,且长时间保持在高动态状态,在关节发热、能耗控制上下了功夫,体现出了优秀的硬件、结构设计能力。
身高只有1.2m的机器人也受到了关注。枪声响起后,松延N2迈开小短腿,双腿交替,奔跑姿态非常稳当,速度也不慢。网友热评“这个小朋友独立,没大人带着,很稳哦”、“没有陪跑的小机器人来了”。
据了解,松延动力N2身高只有1.2m,体重约30公斤,凭借其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拥有强大的快速移动、转向以及后空翻等复杂动作的实现能力。N2最大移动速度达3.5m/s,为保证安全与稳定,N2赛中主动控制速度。
松延动力N2。直播截图
此外,赛场上也有宇树机器人的身影,但据介绍宇树科技并不是企业亲自参赛,是第三方科技公司采购宇树机器人后进行二次开发,自主参赛。
马拉松比赛促进行业迭代
有企业出货量已跨过千台大关
据朱方文介绍,相比于奔跑速度或者名次,投资方更关注各家机器人的能耗情况(厂商软硬耦合能力)、故障率(稳定性)、故障修复时间(主机厂团队对本体的了解和迭代速度能力)、故障点位(行业薄弱点)、赛后机器人的损毁率(耐久性)等指标,希望可以通过马拉松赛事,促进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迭代。
“不同于实验室或者demo场景,半程马拉松距离长,需要机器人持续奔跑3个小时或以上,对本体稳定性是巨大考验。”朱方文表示,此次马拉松通过主机厂之间的同台竞技,互相取长补短,加速行业技术路线的收敛,减少重复研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机器人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落地场景,经过不到2年的时间,单个企业实现千台以上的出货。朱方文认为,2025年比2024年出货量是会有一个量级的增长,全球范围内会有数家企业人形机器人的年出货量跨过千台大关,主要集中在科研、导览展览、数据采集和工厂试用等场景。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