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马拉松“不文明现象”谁该反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9:43:00    

近期,全国多座城市纷纷举办马拉松比赛。然而,也有参赛选手反映,部分马拉松赛事设置不合理,乱丢垃圾、随地小便等现象频发,影响参赛体验。(4月17日央广网)

马拉松赛事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城市带来人气和客流,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经济增长,还促进了文旅融合。然而在繁荣的背后,赛场上的“不文明现象”却大煞风景,不仅影响选手们的参赛体验,也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那么,这些“不文明现象”究竟该由谁来反思呢?

首先,赛事主办方责无旁贷。虽然部分现象成因复杂,难以直接定性为不文明行为,但主办方在赛事规划和设置上存在明显不足。以移动公厕设置为例,我国田协路跑赛事组织标准对起点、赛道沿途、终点的厕位有明确要求,然而在具体赛事中,部分主办方未能结合马拉松运动特点和往届办赛经验,合理增设移动厕所,导致选手如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主办方在物资领取点位规划、补给站设置等方面也存在不够科学、细致的问题。主办方需优化赛事组织流程,基于赛事规律科学规划物资领取点与补给站,精准匹配选手需求,提升赛事管理水平。

其次,城市管理者同样需要深刻反思。马拉松赛事动辄万人规模,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赛场外的交通管制、协调居民生活等系统性调度都需要城市管理者精心谋划。部分赛事中出现的噪音扰民等问题,反映出城市管理者在赛事筹备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城市管理者应在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同时,兼顾居民的正常生活,做好全方位的统筹安排。对于不具备专业办赛条件的城市,应设置荧光跑、色彩跑等更具娱乐性的项目,形成更丰富的路跑活动体系。这既能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又能避免因办赛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参赛选手自身也应有所反思。虽然赛事主办方存在不足,但参赛选手也应具备基本的文明素养。在享受比赛的过程中,应自觉遵守赛事规则和社会公德,不随意丢弃垃圾,爱护公共环境。同时,要理解和尊重城市管理者和赛事主办方的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安排。

马拉松赛事堪称城市的一张名片,办好赛事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但赛场上的“不文明现象”却让这张名片蒙尘。要让赛事真正成为城市亮丽风景线,赛事主办方需提升管理效能,城市管理者应涵养精细治理能力,参赛选手更要守住文明底线。唯有三方协同发力,才能让赛道内外皆是风景,让每一步奔跑都成为城市文明的注脚。(文/王琦 图/黎青)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