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哇,没想到党群服务中心还能教这么潮的AI课程,真是大开眼界!”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参加首堂“AI短视频,释放无限创意”课程的学员张女士兴奋地说。
在这堂爆满的AI课里,学员们热火朝天地讨论AI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AI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让生活更便捷,让工作更高效。”来自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AI编导孙心怡分享道。
近年来,聚焦基层服务功能单调、供给不足等问题,杭州市发挥市级党群服务中心龙头作用,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给广大职工和市民提供休息的会客厅、社交的新平台,助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党群服务中心“出圈”
2019年,在钱塘江畔的城市阳台上,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馆,设有“两厅两区两馆”,包括党建宣传展示厅、党群共享服务区、党群悦享生活区等。
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婷介绍说,杭州市委将中心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推进未来社区(乡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盘活机关国企存量用房10.2万平方米支持阵地建设,逐步构建了市区街社驿站五级一体贯通的党群服务矩阵。
该中心刚成立时,不少人认为只有党员才能进,或里面只能办业务。为了打破这些误解,赵婷和同事将市民、职工日常参与活动的场景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上。人们这才了解到,原来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如此丰富。
随后,该中心积极与企业、高校合作,举办了“钱塘大讲坛”等高品质的活动,提升中心知名度,打造了“听好课来党群”等特色品牌。
“去年的夜校项目,让我们再次‘出圈’。”赵婷说,党群夜校的出现,吸引了大量青年人的参与,为广大职工打造了一个下班后提升自我的“充电站”。“我们与团市委、文化馆等部门合作,由他们提供师资,我们提供活动阵地,共开设了13类课程,举办了1700多场活动。”
共享仓满足多方需求
自去年起,杭州市发挥市级党群服务中心龙头作用,坚持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分级建好专业服务资源共享仓。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赵婷敏锐地察觉到,不同群体的职工需求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有孩子的职工家庭为例,家住杭州市上城区的金女士对党群服务中心情有独钟。她家附近的彭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引入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全市首个且规模最大的少年宫教学合作点。该中心常态开设18类课程,60个班级,惠及辖区儿童近千人,打造“家门口”的青少年宫。
金女士说:“把女儿放在这里学习,我也可以放松一下,在旁边悠闲地阅读,很惬意。”
而对于年轻职工来说,他们则更倾向于在下班后有一个放松身心、社交娱乐的场所。
“之前下班后想出去走走,可又不知道去哪里。现在来这里,设备齐全,还拥有超大的江边落地视野。”在附近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小李兴奋地说,“现在我的朋友们也开始过来了,大家在这里打球、上夜课,感觉特别好。”
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杭州市充分发挥党群服务共享仓的集聚效能,采用“部门推、协会荐、上门谈、自主报”等方式,吸纳206家具备资质的专业服务市场主体入驻共享仓,梳理形成托育、老年助餐等32类高频服务需求,构建撤村建居社区、园区等6类党群服务需求模型,推动278项优质资源入仓。
“立体式”运维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正在探索在资金投入少甚至不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健康可持续运营。
例如,大关街道探索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自我造血,通过省市区街社五级联动与政企医校四方共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民生项目,打造“百姓乐享惠”公益街区。
同时,杭州市还充分发挥镇街党群服务中心枢纽节点作用,创新推行合伙人模式,通过公益创投、社会众筹等途径,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和群众自组织367个,带动形成群众身边的小微服务项目1500余个。
为保障服务质量,杭州市实行多部门联审联签机制,对拟入驻党群服务阵地共享仓的服务主体进行资质信誉、经营水平等方面的审查评估。
“今年我们将采用一些别具匠心的活动形式,例如党群‘艺’课、‘弄潮儿·AI说’,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去凝聚他们。”赵婷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