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清晨7点,63岁的龙场乡娱乐村村民黄国芬已经挎着竹篓在茶园里忙碌起来。“这个时节的茶芽最是金贵,下午点就会有人来收茶送去加工,得抓紧多采点。”她布满老茧的手指灵巧地采摘下一颗颗嫩芽,动作娴熟地将多余的叶片扒掉,语气中透着忙碌的喜悦。
眼下,在六盘水市水城区龙场乡水城春宏景基地里,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采茶人指尖翻飞,将鲜嫩的茶青收入竹篓。不远处的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萎凋、杀青、做形、干燥……水城春茶正式进入今年的生产旺季。
一城一茶,喝懂黔贵山河,六盘水的“春”总是来得格外早。1月1日,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在六盘水火热启幕。北盘江畔的水城是我国早春茶的核心产区,也是贵州重点打造的早春茶产业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使得水城春茶比其他产区早采15-20天。带着北纬26度的阳光与山风,凝萃成一杯质优、古香、春长、富硒、生态的水城春茶。
这不仅是时令优势,更是自然馈赠的品质保证。近年来,水城区以茶叶“万园田”建设为抓手,紧扣“提质、增产、全利用”路径,通过引进良种、精细管护,推进产量产值双提升。从2012年首款手工扁形茶“春意”问世,到“水城春”被收录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跻身贵州十大绿茶品牌,十年磨一剑。今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现场“水城春”签约金额达2230万元,茶商陈勇坦言,“客户的回购率印证了品质,我们采购信心很足!”
当水城春还在杯中舒展新绿,乌蒙山坳里的刺梨林早已抽枝展叶——六盘水的生态财富如春潮涌动,在茶山果岭间流转生金。
这两天,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蚯蚓”博士李建宏正带着团队在水城区野钟乡刺梨种植基地开展“刺梨林下蚯蚓养殖”模式培训。“自2013年推广种植刺梨以来,刺梨产业已成为全乡老百姓的重要支柱产业。从‘单一种植’到‘种养循环’,提质增效的空间更大。”野钟村党委副书记陈华勇表示。
一手抓原料,一手精加工。到了秋天,这些生长在深山里的小果子就要上演“变形记”。在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刺梨精深加工车间,13大加工标准,6小时科技锁鲜,高效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工艺……鲜果在24小时内,经过数十道生产工艺的“吃干榨尽”焕发新生。刺梨原浆、果汁饮料、果脯果干等系列产品,突破口感局限让山野金果走进大众市场。
“出去做生意时,总想带点本地特色。加上现在我们本地的土特产做得很好,送给外地客户很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商户朱全英在选购“凉都三宝年味大礼包”时分享道。今年年初,这款由宏源集团、水城农业集团与贵州初好联合打造的节礼产品,将茶叶、刺梨、猕猴桃巧妙组合。依托这类促消费活动,2024年初好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省外市场增幅同比超过30%。如今,初好刺梨产品已成功销售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老挝首都万象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海外展销店。
3月初,2025贵州茶推介品鉴会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水城农业集团展区内,水城春茶旁陈列着两款新品,即水城春黔茶故里直饮瓶装纯茶饮料和水城红心猕猴桃果肉果汁。作为“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六盘水市是业内认定的全球高品质猕猴桃最佳产区之一,已成功获批“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猕猴桃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不仅在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建有线下销售实体,产品还远销至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
“冷榨技术很好地保留了鲜果风味!”来自佛山的邓源在品尝猕猴桃果汁后连连称赞。这两款深加工产品的推出,正推动六盘水早春茶、猕猴桃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即饮消费”领域延伸。
作为六盘水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凉都三宝”已形成165万亩特色产业矩阵,涵盖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贵州省最大的猕猴桃产业园。目前“凉都三宝”全域通过“两品一标”认证,“凉都弥你红”“凉都水城春”“盘州刺梨”等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收录进贵州农业品牌目录。六盘水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凉都三宝”品牌集群为引领,在“接二连三”产业实践中探索出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编辑 黄瑶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