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笔一画描红英名 四川通江300名少年清明祭英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3:37:00    

胡鹏 符理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3月31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松柏凝翠,庄严肃穆。在清明节来临前,来自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沙溪初级中学、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的300名青少年代表齐聚于此,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纪念碑下的思政课”,让红色的种子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上午8时,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身着红军服、脚穿草鞋,从校园列队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历时近一小时徒步4.5公里,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血脉,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途中,带队教师结合沿途地貌,向学生们讲述了红四方面军在此浴血奋战、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脚底磨得发疼,但想到红军战士连草鞋都穿破了,我们这点累根本不算什么!”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五年级学生何家嬿感慨道。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目前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

上午9时许,全体学生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蓝。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师生们集体默哀,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致以深切的悼念。现场气氛凝重,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满是对英烈们的崇敬与追思。

“站在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烽火岁月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学生杜佳铭说,“作为新时代的红领巾,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缅怀仪式结束后,学生们有序开展了为红军烈士墓献花、为烈士墓碑描红活动。沿着缓坡向上,17225座无名烈士墓碑呈扇形排列,这些墓碑上没有一个字,只有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如同列队的卫兵守望着这方曾经战斗过的热土。学生们俯下身子,单膝跪地,拿出准备好的画笔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为碑身上的五角星描红。

“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长期性,此项活动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年复一年的实践,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李先念红军小学副校长李思媛表示,自2012年9月首次开展以来,为墓碑上五角星描红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烈士精神代代相传的使命感,驱动了活动的持续性,实践育人的有效性,这种体验式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

纪念碑下的思政课将活动推向高潮。少先队员领诵了《活着》,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先烈们的缅怀。随后,讲解员讲述了《娃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英勇事迹。共青团员诵读了陈自岗烈士之孙写给陈自岗烈士的信,信中饱含着对先烈的思念与敬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娃子’的故事中,那些被称为“娃子”的红军战士大多只是十多岁的少年,但他们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革命的重担。”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学生贾宜鑫说,“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让我们以先烈为‘镜’,让红色精神照亮我们成长之路,激励着我们勇担时代使命。”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通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正立表示。(图据通江县委宣传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