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莫育杰 罗婕
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今年4月9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开通以来已累计运输集装箱货物突破400万标箱,达到404.1万标箱。以铁海联运班列为重要载体,西部陆海新通道如今已成为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繁忙的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自动化龙门吊正有序开展作业。
2017年4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前身——“渝桂新”测试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发往重庆团结村,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条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的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4月7日,广西钦州港,一辆辆汽车依次驶入“长发隆”轮船内,待装船作业完成后,该船将搭载1500辆汽车从这里出发,直达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这是重庆生产的汽车首次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JSQ车+海运滚装船”铁海联运方式出口中东,较传统路径缩短4至10天,运输时效提升10%至15%,成本降低8%以上。
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助力中国货物出口海外,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缩影。西部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由西部地区一路向南,经广西北部湾出海通达世界各地。以重庆为例,货物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相较于走长江航道出海转运东盟等地,运距大幅缩短,出海物流时间可压缩25天。
因其经济、高效、便捷等运输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赢得了海内外广大客户的青睐,货物运量呈现连年快速攀升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货物运量从2017年的3382标箱飙升至2024年的96.6万标箱,增长了285倍。今年一季度,新通道班列货物运量继续大幅增长,同比增长68.2%。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集装箱货物运量突破第一个百万标箱用了4年多,第二个百万用了约480天,第三个百万缩短为约410天,第四个百万大概只用了340天,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2025年全年运输量将突破100万标箱。”国铁南宁局沿海铁路公司运输营销部副主任钟朝文表示。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面对快速上涨的运输需求,国铁南宁局扎实推进运输通道建设,畅通能力紧张“卡脖子”路段。近年来,黎钦、南防、钦港等广西铁路出海通道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货车运输时长缩短近20%、运输能力提升6.5%;建成投产南宁国际铁路港、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柳州铁路港等一批现代物流基地,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铁南宁局不断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班列优价降费让利,在钦州港站、钦州港东站等实行集装箱货物品名“负面清单”管理,享受优价降费货物品名达1.1万个,基本涵盖适箱货源,吸引更多货源转移至北部湾运输。加快推进“一票制”“一箱制”运输,搭建平果那厘站、南宁南站—钦州港—日照港、董家口港石料35吨宽体箱“一箱到底”铁海联运通道,启动南丹站—钦州港东站—上海港铁海联运等“一单制”运输项目,“一键打包”物流运输全过程服务,提高班列运输效率,降低客户物流成本。
最先尝试铁路“一单制”发运锌锭产品的广西扶南物流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郭显昌表示,“一单制”不仅为他们解决了以往多种运输方式间换单手续繁琐的麻烦,还节约了5%至10%的物流成本。
4月9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新增钦州港东站至贵阳南站X9556/5次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1列。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图定运行线累计达23条,在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西南地区和防城港、湛江、钦州等北部湾地区间架起铁海联运物流大通道,并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有效衔接“一带一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区稳定的黄金物流通道,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新建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黄百铁路广西段33座隧道已有23座隧道实现进洞施工,并有2座隧道已安全贯通,隧道正洞累计掘进15588米,桥梁桩基完成2786根、桥墩62个。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国西部铁路网布局,盘活川、渝、黔、桂地区的铁路运输,四川成都等地的货物通过钦州港出海的距离,将由现在的1697公里缩短至1440公里,有效提升新通道运输效率。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