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张忠德教授
医案:郑女士,52岁,周身冷痛两月余
今年52岁的郑女士,几个月前随家人一起到海外旅游,没想到却让她陷入前所未有的健康困境。郑女士本身有干燥综合征,但定期随访下病情较稳定,生活质量也没什么影响。不承想游玩回国后却开始周身冷痛,好像揣了满身冰块,背腰部及双下肢尤为明显。热水袋、保暖贴每日必备,各种外用膏药也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某次在机场候机时,郑女士偶然翻阅到了德叔主编的《时节养生》一书,发现该书的一个案例与她本人症状非常相像,于是特地从北京飞来广州寻求帮助。
德叔解谜:阳不化湿,痹阻不通
德叔认为,郑女士“冷痛”的关键在于内有阳气不足,外有寒湿侵扰。郑女士本身有干燥综合征,虽然控制稳定,但久病阳气较虚。而旅游期间当地气候较为寒冷,使得邪风贼寒趁机袭击机体,出现背腰部、双下肢冷痛。回国后,又赶上阴雨连绵的清明时节,雨水多、湿气重,加上时不时的倒春寒,风一吹,风寒湿之邪合起攻之,经络更加痹阻不通。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则冷痛感持续不断。
治疗上,德叔以温阳化湿、散寒通络为原则,通阳化气,打通阻滞的气机,使寒湿得温而化。还建议郑女士每天睡前可用艾叶来泡脚。坚持门诊治疗2周后,她的冷痛症状明显缓解。
预防保健:一泡二拍,清明祛湿
德叔提醒,清明时节,虽说暖湿气流开始活跃,但时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此时养生要防寒保暖、避免湿袭。要及时增减衣物,特别做好颈部、腹部、背部和足部等关键部位保暖。天气好时开窗让阳光晒一晒,保持室内干爽。食疗可适当用陈皮、白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化湿,莫让家里和自己“过湿”。
另外,德叔推荐两个温经散寒化湿的小妙招。一是用紫苏叶、艾叶、生姜、藿香各20克煮水泡脚,可疏风散寒祛湿;二是拍打人体排毒祛湿重要通道的膀胱经,可双手从双侧腰部出发,沿腰部、臀部、双下肢后外侧从上往下拍打,每次5-10分钟,可重点拍打腘窝中点处的委中穴1-2分钟。
德叔养生药膳房
木瓜猪脊骨煲
材料:猪脊骨400克,木瓜(干品)20克,草果2个,生姜、精盐适量。
功效:温阳健脾,化湿通络。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猪脊骨切段焯水备用;猪脊骨、木瓜、生姜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放入草果继续煲1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此为2或3人量。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图 | 羊城晚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