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数字时代,越来越多书籍上了网,越来越多人从看书变成了听书,但无论书籍的呈现方式与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我们的生活始终都不能没有书籍。
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从5000多年前苏美尔人用泥板记录历法,到1300多年前敦煌经卷《羯摩经》用植物纤维锁住隋唐的风沙,再到现在纳米技术把海量知识塞进邮票大小的硅片,人类一直在用书来记录历史,传递文化“密码”,托举人类前行的步伐。书里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还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抽丝剥茧,有列夫·托尔斯泰对战争的凝视,有鲁迅对国民性痼疾的隐喻,有路遥对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讲述,有刘慈欣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读书,从来不是单纯的视觉活动,而是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升华。翻开书页,我们能在《人类简史》里窥见文明演进的隐秘脉络,于《红楼梦》的大观园中触摸封建社会的兴衰沉浮……我们在这些文字构建的世界中,探寻比现实更加辽阔深邃的平行世界,与历史先贤对话,与科学巨人研讨,体验人生百态,追问宇宙尽头的答案,获得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构建起自己的独立人格。
即使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书籍依然是过滤喧嚣、沉淀思想的最佳介质。从《我的阿勒泰》到《人世间》,从《三体》到《显微镜下的大明》……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读懂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道理,在生活中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重拾阅读习惯,在书页间寻找生活的光。
丨来源:青橙融媒(王英)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