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国学堂·萌新闻 | 2300年前的战国竹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28:00    

安徽大学一文物保护室中的“安大简”。新华社记者 潘峰 摄

嘿,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探秘2300年前的战国竹简。这些竹简可不简单,它们藏着很多很多的秘密呢!

在安徽大学,有一批特别珍贵的竹简,它们已经有2300多岁啦!这些竹简是在2015年来到安徽大学的,被称为“安大简”。经过整理,一共有1167个竹简,其中近900枚保存得特别好,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文献呢!

这些竹简被整齐地放在保护液里,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宝贝。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长,有的短,最长的有48.5厘米,宽在0.4厘米到0.8厘米之间。有的竹简上还绑着红色的小绳子,那是很久以前用来把竹简串在一起的编绳。

刚发现这些竹简的时候,有的已经氧化了,还粘在一起。研究人员特别小心,用毛刷一点一点清理掉竹简上的泥土,尽量完整地保留上面的字迹。他们完成了揭剥、清洗、脱色等工作,让这些古老的竹简重新焕发光彩。

这些竹简可不是普通的竹片!它们上面写满了字,记录了2300多年前的事情。这些内容可丰富啦,包括《诗经》、孔子的语录、儒家著作、楚国的历史,还有楚辞等等。这些竹简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先秦文明的大门,了解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

研究人员说,解读这些竹简并不容易。有的字是第一次被发现,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在安徽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还用上了高科技手段。他们建立了一个战国文字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模型帮助圈定待释字的目标范围,为研究人员考字、释词提供有效参考。

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了解这些竹简,研究人员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他们带着竹简走进校园,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接触这些古老的竹简。他们还开发了竹简书签、手袋等文创产品,希望能让这些古老的竹简“活”起来、“火”起来。(据新华社/本报记者凌翠云、人工智能小AI共创)

小AI对你说

欢迎来信分享你的思考,我们将择优刊发。老师、家长,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也欢迎来信。

“萌新闻”每周五见

邮箱:nanguoxizuo@126.com

南国都市报版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