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
这两天,杭州濮家新村的王蓉粽子店门前早早排起长龙,市民们等候的正是那一口带着山野气息的手工青团。这大抵是杭州人欢喜的春天味道。
“最近顾客特别多,我们一边做一边卖,都算不清卖了多少只了,也没工夫数。”90后店长郑恩赐笑着说,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排队,一直排到下午了,顾客差不多都要等个三四十分钟才能买到。
4月4日,清明节,来买青团的顾客更多了。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郑恩赐带领帮工们揉面、包馅、蒸制……青团皮选用金华、衢州等地采摘的野生艾草,颜色虽不鲜亮,却透着自然清香。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豆沙芝麻全部手工炒制,现包现蒸才能保证口感。”郑恩赐说,今年青团季较往年提前开启,仍延续鲜肉笋雪菜、白糖芝麻和细沙三种经典口味,每只售价4.5元。
为方便区分,会在青团上点白标记——无点为咸口,一点为芝麻馅,两点为细沙馅。
哪一种卖得最好?“每种都是爆款。”郑恩赐一边说着,手上打包青团的动作也不停。“这段时间会多找几个帮工,今天就来了13位。”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下午1点半,潮新闻记者看到店门前的队伍蜿蜒数米。
一位刚买到青团的大伯乐呵呵展示战利品:“排了两小时,终于买到了!”
李阿姨陪母亲来买青团:“这家可是网红店!前些天我来买了十几只,那时候人还没这么多呢。”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75岁的张大伯告诉记者:“儿子以前来买过,艾草味特别香,是我们老底子很喜欢的味道。”
顾客们大多是十只、二十只地购买,毛女士一口气要了三十几只:“帮朋友带一些。”
一旁的顾客也表示要多买一些青团,“排了这么久的队,可不得多买一些回去!”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店内,身着蓝工服、红围裙的帮工们各司其职,忙碌中透着秩序。
这么多年的清明,都这样忙下来了。
这家老店的故事开始于30多年前,王蓉的母亲俞姣妹最初经营快餐,2000年转做粽子和青团。
2017年,王蓉和丈夫接手后,仍坚持手工制作、选用野生艾草的传统。
近年来,这家店通过社交媒体走红,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春日限定美味。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面对爆火,全家都保持淡然:“没想当网红,只想守住手艺。”
郑恩赐说,往年青团季从3月初持续至4月10日左右,去年因为艾草断档,后面只能卖白米果。今年艾草倒是比较充足,青团开卖早,估计后面还会多做一段时间,大家不用担心吃不到。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