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安日报】
光明区慰问新就业群体。
光明区委社会工作部于2024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过去一年,光明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绘就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画卷:科学把握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兴领域党建星火燎原,982项“民生微实事”托起“家门口的幸福”,132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共筑温馨避风港,1626项人民建议变成生动现实……社会工作正在为光明“一城三区”建设注入绵绵不息的力量。
2025年,光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二届三次党代会部署,组织实施“3+4+3”十大攻坚项目,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总结2024年亮点
新兴领域党建全域覆盖,点燃发展引擎
新经济组织党建领航:全区“双1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党组织100%覆盖,2个市级产业链党委落地光明。全市首创的区级“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和100个服务站精准帮扶小微企业,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623项。
新社会组织党建破题:30人以上有党员的社会组织及新登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实现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
新就业群体关爱升级:建成“暖新医院”“暖蜂驿站”等132个友好场景,推动37个社区、90家物业企业、12个外卖站点签署《骑手友好社区三方公约》,破解新就业群体“五难”问题。
“三治融合”深化基层治理,释放民生活力
自治激发内生动力:14个现代活力小区示范点、6个市级“社会工作观察联系点”成为治理标杆,“红棉议事会”“幸福大家谈”等机制解决民生热点问题1626项,982项“民生微实事”覆盖居家养老、幼儿托育等领域。
法治筑牢治理基石:清理社区标牌标识653块;创新“检信听证协作”模式,获评全国“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市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
德治凝聚向善力量:“活力积分+爱心超市”体系覆盖全区,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10项,兑换积分物资6000余斤,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光明区社工协会入选“全国文明单位”。
人才队伍与服务体系双轮驱动,夯实发展根基
锻造专业队伍:街道社会事务办实现全覆盖,出台22项制度,开展“岗位大练兵”19期,形成区街联动合力。
创新教育平台:全市首个“社会工作学堂”覆盖9000余名基层治理人员,开展案例教学24期53讲,以“小案例”推动基层善治“大牵引”,培养“一专多能”治理人才。
志愿服务品牌化:成立11支高层次人才志愿服务队,全年服务时长超670万小时,打造“科技范+人情味”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部署2025年工作
2025年,光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以“3+4+3”十大攻坚项目为总抓手,推动社会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新工程”:
增强新兴领域引领力
“强新”工程:开展新经济组织“大起底、大走访”,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制定社会组织党建“火点地图”,确保新登记组织党组织全覆盖。
“惠新”工程:整合“深i企”“民意速办”等平台,建立挂点直联机制;打造“红色助企”沙龙,开展政策帮扶、资源对接,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暖新”工程:推动尽快成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行业党委,新建30个友好场景,探索新就业群体“兼职网格员”模式,推动其融入基层治理。
“四共行动”: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社区共治提质:推动37个社区“两委”换届,强化人民调解、公共卫生等5个下属委员会职能。
两社三中心共建:打造12个“两社三中心”示范社区,完善“活力积分”激励体系,推动“一社一品”特色治理。
民生微实事共商:广泛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活动,打造“志愿V光”“百家千愿”等品牌项目,确保资金投向群众最需处。
每周一评共议:深化“评议-反馈-整改-提升”闭环机制,推动民生诉求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升级。
“三大模式”:
提升服务群众效能
公配物业共享运营:用活用好小区共享空间,探索社区公配物业运营新模式,把各类阵地、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学堂教学创新:实现基层治理人员100%覆盖,打造“学堂连万家”“服务宣传月”等子品牌,深化与高校合作,拓宽人才晋升通道。
科学城+志愿者联动:扩大高层次人才志愿服务队伍,延伸科普志愿服务半径,擦亮光明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左美丽 罗锋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