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不时胃疼、反酸、胃酸、胃胀……胃部不舒服时,你是不是忍忍就过去了?有些被忽视的疼痛,可能是胃病向胃癌转化的征兆!

胃癌前病变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性改变包括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腺体结构异常,以及胃黏膜变薄。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是胃良性肿瘤的一种,比如胃底腺息肉等。 胃溃疡是由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止痛药和激素过度使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破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通常属于萎缩性胃炎的继发性变化。 上皮内瘤变也被称为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细胞开始“变坏”的阶段,临床上一般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有可能发展为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需要尽早治疗。 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有时与胃癌的症状无法准确区分,因此要尽早就医。 胃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等。 年龄在45岁以上(含45岁),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熏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2.控制食用盐摄入,少吃腌制食物,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4.限制加工红肉摄入量(如香肠、熏肉等),增加白肉摄入量(鱼、虾等);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及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及早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总之,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正常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到浸润性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癌前病变,不要过分恐慌,但要足够重视,适当干预,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不要让胃癌癌前病变悄悄变成胃癌,才后悔莫及。提前预防、远离胃癌!来源:人民日报、央视网、健康中国、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王雪静
校对: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