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婧 李泰昊
今年3月底,甘肃到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工程在两地全面开工建设。该工程起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止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全长2370公里,途经6个省份,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向浙江省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
此前,甘肃—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启动直流系统带电调试。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将甘肃36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输送至山东,相当于近1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消纳不足问题一度阻碍了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陇电入湘工程、陇电入鲁工程的建成,陇电入浙工程、陇电入川工程快速推进,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被架起,为甘肃富余的新能源电力打开了外送通道。
打通绿电外送“大动脉”的同时,新能源装机快速增加。甘肃积极服务第一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全部并网。目前,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庆阳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截至今年2月底,甘肃全网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总装机突破6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蓬勃发展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为工业企业提供了直接参与绿电交易的平台。在国家电网支持下,经过7年摸索、创新,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去年9月正式运行,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在此带动下,甘肃去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新能源入市交易电量占比82.9%,省内绿电、绿证交易分别同比增长1.58倍、16.3倍。利用大电网互联优势,甘肃电力输送向全国26个省市。
“目前,已有38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自主灵活消纳绿电,带动全省10%以上的用电负荷由晚高峰转移至午间时段。”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晓斌说,此举既助力了新能源消纳,又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品“含绿量”、竞争力,形成了互动共赢的良好态势。
在把绿电“送出去”的同时,甘肃还着力推动绿电就地高效利用。在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与地方能源局紧密衔接,正在共同探索开展“东数西算”绿电聚合、就地消纳的新范式。
甘肃能源近日发布公告称,拟投资44.84亿元在庆阳建设绿电聚合项目,其中包括75万千瓦风电和25万千瓦光伏,将直接供应数据中心。同时,在环县、镇原县为“东数西算”园区配套建设新能源发电设施,第一批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前建成并网。
通过特高压外送“四向发力”与现货市场“精准调节”,甘肃正源源不断地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电经济,在点亮多省市万家灯火的同时,驱动本地产业“向新而行”。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3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